構圖經營

作品編號: 1-8 9-16 17-24 25-30
   

17. 哈巴渡船場跡 54x38cm 1974 李遠川先生捐贈

乾與濕,彩與墨,亮與暗,朦朧與清晰,在此畫作中均做了最精彩生動的對話。遠方,那鬱藍飄渺的山,把視覺帶往一個神祕的境域,而中景的潺潺流水泛著白光,搭配黝黑的溪石,形塑一股強大的力量,宣說著畫家無比的情感。

18. 吊桶(湳雅村農家風光) 68x51cm 1938

此作描寫鄉下古宅院,以褐色為基調貫串整個畫面,秋天的氛圍隱隱可以感覺出來。古老房屋的堅實感是畫家歷練下的成果,「寫實」取代了石川欽一郎的「寫意」。以人物汲水的古井為中心,緊鄰的屋舍框圍出開闊又富變化的傳統聚落空間,而空間的營造一直是畫家深感興趣之事。煙囪、吊桶、鴨群、村人等細節點景,充滿生活感,是畫家的特色。

19. 水壩 53x38cm 1975 李遠川先生捐贈

此畫作有個趣味又特別的佈局。畫面四週環繞著山丘、小城、道路、房舍、樹木、鴨禽、樹木、鴨禽、落葉與行人,其肌理筆觸豐富,充滿動態。而居中的主角:小而美的水壩湖面,卻如此的單純與寧靜。這片安詳的情境或許是畫家心中想要傳達的吧?

20. 潛園後樓 62x56cm 1938

這是畫家早期作品的佳作之一。剛結婚的李澤藩為了夫人上班和理家的方便,曾住在夫人任教的幼稚園宿舍(時為新竹第二幼稚園),那附近的風景成為他常寫生的題材。本幅描寫當時新竹潛園後面的景色,畫家刻意安排陰暗的瓜棚作為前景,拉出一個舞台空間的深度。再運用形象重疊、色彩漸層創造了主題事物之間明朗的空間關係。色彩的冷暖調配,營造了夏日明亮的陽光效果,房屋的受光面與陰暗面,乃至窗框的凹陷陰影效果,以各種明度、彩度適當的呈現,彷彿合奏著陽光的奏鳴曲。而屋頂的輪廓線及屋瓦造形線條爽朗、清晰;輔以大塊面的處理,使得建築物結構安定穩固。其準確的透視方向,又有助於中、後景深度的延伸。此作已完全擺脫石川欽一郎老師柔性小筆觸、調和色彩風格的影響。

21. 原生林(仙腳跡) 35x28cm 1936

這是一幅早期的作品,作於鳳鼻尾山下海邊「仙腳跡」海水浴場附近,從其中的線條筆觸、色彩處理,我們可以感受到畫家內心的熱情澎湃。活潑的碎點樹葉多而不亂,而樹幹的粗線條拙中又富有細微的表現,枝幹色調的變化,敘述著炎陽高照,也表現了方向的轉折。是一種客觀描寫中表露主觀情感的極佳作品。

22. 芭蕉園 50x35cm 1933

第二十屆日本水彩畫展參展的作品,此畫是畫家居住於新竹幼稚園宿舍時所繪,景色為住處對面一無人居住之日本人宿舍之庭園,他在園中試種芭蕉、李子等植物,也嘗試「嫁接」,並將自己栽種的植物納入畫中,此幅用色溫潤,取中景、重疊、水分運用的感覺仍殘存。前景的空間在錯雜的筆調中仍隱約可辨,蓋畫家極重空間感的經營。此作題材的芭蕉樹,為台灣本土的植物,畫面中園地因蕉葉枯乾而剝落的狀態極親切。

23. 舊庭園 69x51cm 1939

利用庭園花牆地勢的起伏變化,戲劇性地安排人物的走道空間,背景更聯繫到附近開闊的山林景致,是庭園設計經常採取的借景手法,在此畫家也儼然是造景者。左右兩側高低曲折的牆面與圍欄,加入白色厚塗,再以深色勾勒,有厚實之感。此作曾為日本第二十六回水彩畫會展參展作品。

24. 杉林溪 54x39cm 1983

畫家善於處理自然景物的開闊狀態,能在點畫之間表現重點,因而看他的畫親切自然,從他的作品中我們發現了存在自然的美。畫家在這件作品中以大量的藍綠色,歌頌杉林溪的特色,又以擦洗及加白顏料的方法表現山中迂迴蜿蜒九彎十二轉的公路,右下角穿白夾克者,立姿極像畫家本人,這應該是是他愉快旅遊之回憶畫吧!

  導覽執筆:  蔡長盛、徐素霞、李明倫、王淑津
附註:畫作依照創作年代排序:
8. 蘇花公路1968,14. 後院(蘭花)1972,26. 風景(舊金山)1974,28. 鐵頓山1974,27. 黃石公園附近1975, 13.梧棲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