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經營

作品編號: 1-8 9-16 17-24 25-30
   

1. 江之島 30x24cm 1929

佇立在這片寧靜中的海邊景色前,彷彿聽得一陣陣海波輕觸著沙灘,趾頭也似乎浸沾了冰涼的海水。畫家一面具體的描繪這種天人合一的感覺,一面又理性地解構海面上的「江之島」,以幾何性的三角塊面來呈現豐富的山形和色彩變化。於是,有著直線筆觸的小島和輕柔且富渲染效果的海水形成一個有趣的對比,剛與柔、動與靜、感性與理性,不正就是畫家本身的寫照嗎?

2. 晴秋 78x55cm 1974

隨風揚起如浪般的秋葉,令人的心不禁也飛入畫中。畫家用時盈時虛的線條來組織畫面,配合刷洗與不透明的重疊技法,來構築畫面,黃色樹葉與黑色枝椏錯落有致,筆觸的方向,很自然的呈現了秋風輕掃秋葉的情境。寫的雖是西方的景物,呈現於我們眼簾的卻是東方的情懷。山石的塊面處理,極具中國水墨的趣味。雲的處理,在這幅作品中是以刷洗的方式來表達,同樣讓我們看到畫家面對自然時觀察與描寫的敏銳度。

3. 白色洋蘭 54x74cm 1959

畫家巧妙地以數個方形的空間背景,襯托出前景姿態曼妙的觀賞植物---洋蘭。在空間的處理上簡潔中更見穩定感,寒暖色系的交錯表現,頗具現代感。畫作的意象表達,已不限於對景寫生,更在於以理性、感性兼備的精神態度所呈現出的藝術價值。

4. 萬大水庫 75x55cm 1954

廣闊、滄茫、甜美是初看此作的感受。畫家以極佳的視點俯看落差極大的水庫與平台風光。左側紅櫻二株與白梅二枝,點出全景的詩境。遠山雖以淡紫色描寫,但塊面層次分割仔細,非數筆帶過,因而顯出了與櫻、梅的對話力量。平台的處裡,也在大膽中細心為之,因而遠觀場面詩意濃郁,近賞則內容豐富。透明水彩的畫法,將天光瀲影的萬大水庫表現得淋漓盡致,那風味不是英國的浪漫,而是臺灣的樸實。

5. 華巖瀑布 57x75cm 1962

這幅以厚彩不透明方式表現的瀑布風景,極富油畫的風味。色彩在沈穩中穿插有鮮明亮麗的變化,而在塊面大筆觸的表現中,線性的岩壁刻劃不獨強調了質感的嶙峋,也豐富了造形上的表現力。自上頭渲洩而下的瀑布引起了一種動勢,而其所激起的水花,迷濛的霧氣及曲折奔逝的水流又將此直行的動線和緩化了。有動有靜、有輕有重、有深沈有明亮,一幅畫於此而奔放。

6. 冬日 69x51cm 1940

之字型的地景紋路,俐落地將畫面切割成幾個大區塊,形成一個自然的律動感。相對於近景略顯粗放的筆觸,遠景黃褐山丘呈現細緻豐富的層次變化,平原的處理極生動,有種一望無際的廣闊同時又親切自然的感覺。

7. 春色 58x75cm 1956

這是當年客廳的一角,黑色的臉盆架為夫人的嫁妝,花瓶是畫家在台北選購的,是日人回國前出售的,購買時的價錢約為一錢黃金的價錢,雖然昂貴,仍忍痛買下,並謹慎使用,至今仍保持完整。此畫展現了畫家高度的寫實功夫。盆架正面朝向觀者,並顯現其雕鏤的細膩。以中間瓶花為軸,左右是對稱的。瓶中的花鮮豔無比,下面有鮮紅色的收藏櫃,與前面的綠色沙發展現補色對比。左右有門柱與窗簾做框景,再加上沙發的遠近透視才使得平面化的櫃台有了深度空間的改變。質感的處理很妥切,特別是沙發扶手光滑的木料材質感。整件作品表現焦點式的構圖形式,讓人想起達文西<最後的晚餐>之構圖樣貌。

8. 尼加拉秋色 131x70cm 1973

「到地下室去畫尼加拉瀑布,用濕法表現秋色濃厚的樹木可再有心得,比較順利,漸漸開拓我喜愛的墨水畫」這是畫家於1973年10月12日的日記,墨水畫就是水墨畫,如今也稱為彩墨畫。這幅畫呈現了畫家面對新題材,掌握新材料的興奮心情。水墨畫較不易修改,更不能擦洗,所以更能看出畫家的「第一手」觸痕效果。初秋的楓樹熱烈地長著,高空朵朵捲雲爭相滾動,水聲、風聲、車聲以及遠處的瀑布聲奏起了自然的交響曲,正如畫家心中,水彩與水墨的交響。

  導覽執筆:  蔡長盛、徐素霞、李明倫、王淑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