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期作品

作品編號: 1-8 9-16 17-24 25-29
   

17. 客雅溪畔 75x54cm 1961

流經新竹師範,橫越新竹市區的客雅溪,是畫家生命經驗中再熟悉不過的景致了。在此,畫家將溪畔風光佈置成理想國般的世外桃源,兩旁沿著畫框上緣向中間攀爬的綠色隧道,一方面穩定了畫面,一方面也指引觀者進入溪畔的世外桃源,前景構圖令人想起現代繪畫之父塞尚(Paul C'ezanne)的畫境。枝幹雖然是一段段的完成,卻有挺直的生命張力。

18. 潛園爽吟閣 55x40cm 1956

潛園,畫家朝思暮想、反覆琢磨咀嚼之處。本作採透明作法,是畫家描寫潛園所少有的。潛園的質感之堅實性不因透明水彩而減弱。畫面中清爽的筆調造就一股清爽的朝氣。陽光篩過樹枝後在圍牆上的舞動是畫家著墨之處。屋頂的曲線、角度極美。屋簷紅色夾雜少許天藍,雖是寮寮數筆,卻有畫龍點睛之妙處。

19. 朝霧〈淡水河〉 74x55cm 1956

清晨的淡水河披上了一襲薄霧,迷濛中充足的水份渲染,使天空、遠景、河面無限擴展。水平橫向的構圖,電線桿和竹桿架卻支撐起畫面向上的力量,搭配著前景彩度較高的船隻、草叢使畫面平穩中富有變化。畫家慣有的點景人物,牛隻、牛車和穿白衣的農夫,和在河面上的船隻、漁夫使視線轉移,乃至無際的遠方。

20. 北埔 75x53cm 1954

這件作品是畫在土黃色模造紙上,表明當時物資的缺乏或畫家經濟困頓,皆未能阻撓、澆熄一顆熱愛創作的心,畫家運用灰藍、灰綠的線條與塊面勾畫中景土丘的形貌與堅實感,鄰接在旁或飛、或走或啄食的鵝群緩和了灰色土丘的重量感。左右兩旁道路上的點景人物和其中各有一名似抱著幼兒的婦女,呈現土地與人民的親密關係-人靠著土地生活,也隱喻大地為萬物之母。另外,遠景的天空和遠山若隱若現是因作品年代久遠自然形成,細心觀察仍不難發現此時畫家描繪山與雲已十足自然瀟灑了。

21. 舊港帆船隊 52x41cm 1957

穩健有力的線條與不透明色彩堆砌而成厚實感,為這整裝待發的帆船隊伍,更添幾分陽剛之美,與前景以柔嫩色彩細膩的筆觸形成陰陽相生般對應,遠山與遼闊的藍天,將景深完全地伸展,船上的人物更增添了作品的豐富性,整幅畫傳遞出了生生不息的生命訊息。

22. 五峰山深水碧 75x58cm 1953

畫家發現的絕佳視野!帶領我們從河岸青綠的草地越過溪中的奇巖巨石,到了對岸的平原,乃至更深更遠的群山,情感在其中隨之起伏釋放,流動的溪水也喚起了聽覺,彷彿身歷其境的感到大自然的吹拂與芬芳的氣息,畫家描寫了田野的詩篇,站在畫前我們就能輕聲吟唱!

23. 城隍廟邊 74x54cm 1961

畫家款識1951年所畫,後又將“5”字改成“6”,以繪畫風格判斷此圖的年代應為1961。背景的立體分割,色彩與造型搭配得很成功,主題人物切割效果受到人物造形的限制,較為寫實。60年代的新竹還很純樸,一群人在城隍廟面對著從空軍基地那邊來的戴著西洋帽、穿西裝褲的男人,和穿旗袍的時髦女性,似乎看傻了眼。雖然此圖要表現時髦與純樸,畫家還是把摟腰走過城隍廟的這對男女畫得還算端莊。

24. 紅豔 54x75cm 1964

這幅以原住民少女為對象的人物畫作,畫風極為活潑暢快。鮮紅的泰雅族衣裳,漂亮的頭飾、胸飾,加上畫家大膽靈活的筆觸,顯得熱鬧異常。少女紅潤豐腴的臉龐,洋溢著青春的氣息,這是畫家得力的多重色彩調配的表現。背景的一片藍白相間的花圃中,由清晰的大筆觸延伸到後方較朦朧的表現手法,擴展了無限的空間,使得畫面更加生動。

  導覽執筆:  蔡長盛、徐素霞、李明倫、王淑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