氛圍之美

作品編號: 1-8 9-16 17-24 25-31
   

17. 月夜 38x26cm 1974

       吾人若仔細比對發現,李澤藩的月夜作品,其月亮的位置大多為此處。以深黑藍加少許的綠,調合成的顏色為主調,大筆刷開,再以乾濃的同色彩於左右二側添上叢樹與船隻。水面的倒影,稍許洗過效果立現。這種不太現實,稍帶夢幻的作品,在李氏的藝術生命中,有違其寫實的理念,應是插曲點綴而已。

18. 山間水庫(華盛頓郊外) 55x40cm 1974

       幅畫最能令人感受到畫家對山、石、水的「情」與「愛」了!不管是蔥鬱的青山或是嶙峋的禿岩,畫家似乎都能隨心所欲的地表達出他獨特的感覺。在這幅沒有人工味的山間水庫風景畫中,溪水用清淡的渲染手法處理得如此清澈。前景、中景的岩石山,色調豐富筆觸又活潑多變,近景的枝葉花朵,一反平常的細膩,而以幾點輕快的色塊與筆觸替代,顯得多麼自在。最令人著迷的是在那片遠山中「輕描淡寫」,似有意又無意的青綠色調筆觸了,它與清澄的水庫互為對照,觀者亦可感受到一種清涼的空氣瀰漫在畫面中。

19. 斷我心腸 75x54cm 1960

       此作品描述發生於1960年新竹舊港的學童翻船慘案。陰冷的靛青色為主調的三角形構圖,右側船頭的楔形極為有力,加上右上角被洪水沖斷的斷橋很明顯的主題性,使得畫面有著斜角動態的效果,似乎暗示著受難的學童們掙扎向上的衝力,濃重的白色顏料噴灑出的點線,更加強了場面的慌亂感,然而三角構圖的先天穩定特質又與上述的動態效果相互矛盾,此一造形的對應現象,營造了渡船下沈與學童掙扎求救的沈痛悲劇,畫家以「斷我心腸」為題表達了他的悲憫情懷。

20. 陽明山櫻花 50x38cm 1982

       盛開的櫻花、清澈的河面,遠山和天空…,讓人不但在視覺上,連身體都因這樣的清新而舒暢起來!櫻花是畫家擅長的題材,在充滿力道的墨筆與大小濃淡鮮艷的桃紅下,像是一群舞者的即興演出。河面和對岸遠景與天空的渲染則是大筆觸的帶過,留給我們無限的想像空間。

21. 香港 54x40cm 1983

       在這幅香港港灣的風景畫中,畫家用細小塊面及豐富的色調層次變化來表現香港都會的密集景觀。為了表達空間感,畫家有意的將大片的密佈高樓做暗灰色調的處理,而朦朧的層層山脈亦將景色拉得更為深遠。相對地前景海面上的帆船及海波則以明顯的筆觸線條為之,薄與厚、疏與密、模糊與清晰、相互呼應,使這幅畫極富有變化。

22. 村景 32x24cm 1925 單個消失點的線性透視構圖

       以兩排屋舍強烈地塑造出現性透視構圖形式,並以三、五行人作為畫面中心,乃是來自日本「名所圖繪」的描寫傳統,亦是石川欽一郎慣用的手法之一。背景椰林樹叢與耀眼的陽光,彷彿屏障般,鋪展了南國的意象。

23. 月夜漁港(南寮) 45x33cm 1980

       畫家的擦洗技法是他的獨創,而此一方法用在黃昏、雲霧或朦朧的月色,最為方便自然。像《山間寶塔》等作,都是畫家自詡成功的作品。此圖表現新竹南寮漁港月色漁船點點的美景,造形簡潔意境幽遠,透過天空中的明月和作品左側的船隻,再到右下角的簽名,讓欣賞者跟著視點游走於畫面,畫家將南寮的美景凝聚於作品中,令人印象深刻。

24. 青草湖林道 53x69cm 1956

       這一幅青草湖林道作於1956年,但畫家在晚年曾用不透明水彩加以修飾,前景大筆觸的綠色調,將一整排的樹營造得層次分明而且生氣蓬勃,並與右邊的濃密樹葉營造強大的前景張力,將欣賞者的視角拉高,創造出向下俯視的場景。中景的樹幹是當時畫家瀟灑得意的畫法。遠處的山上人家,在虛無飄渺間錯落有致,與中景林蔭道上的人物共同譜寫人文與藝術意涵。人物走向一畦平整的田地,田地上的暗色平行斜線是畫家以筆觸方向創造物體塊面感的妙招,在畫面中景以上處處可見。

  導覽執筆:  蔡長盛、徐素霞、李明倫、黃桂蘭、王淑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