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間之美 水彩畫特展

作品編號: 1-7 8-14 15-21 22-28
   

8. 一支獨秀 80x103cm 1972

畫家的四子李遠昌先生當兵時假日返鄉,在台中買了一盆玫瑰花送父親,這盆玫瑰養在家後院,本圖就是後院的寫生。這件作品以多樣的"S"形之造形,位置安排形成"之"字推演的構圖形式,表現了畫面空間的內在活力。玫瑰的一枝獨秀固然是主角,但是其下水缸中自得的游魚,右側三種蘭花,疏落有致,遠景晨光溫馨的照射在鄰居的牆上,輕描淡寫的竹竿卻堅挺有勁,各種色彩勾勒的線條自然生動,而全幅色彩從暖色調到冷色調的調配,正好可以將玫瑰花突顯而不突兀。

9. 山間淨池 74x58cm 1952

此畫的空氣感極佳,水平如鏡。清澄如許的「淨池」如今已不復多見。畫家善於畫山,也樂於畫水,「仁者樂山,智者樂水」,讓我們懷念起畫家是仁智雙修的大師。前景的樹枝十分有表情地引領觀畫者至畫中瀏覽一番,在技法上則是暈染、重疊交錯運用,樹葉的色彩變化十分豐富,也是畫家深入觀察的結果。整件作品可以說是形神兼備。

10. 天主堂遠望 74x52cm 1959

1959年天主教在新竹市新建完成北大教堂,迄今還是台灣最好的天主堂之一。畫家在當時以遠眺角度畫它。但這畫的美學焦點卻不僅在天主堂,也在前景的香蕉。畫家將香蕉葉以大塊面形式處理,翠綠的蕉葉更以紅,黃,藍等主要色相處理,有幾分理性抽象,它與中景小塊面處理的大片黃色土地取得對比效果。伸展向上的蕉葉造形則與教堂的尖塔產生對位,而大片的天空使得蕉葉和教堂的尖塔有向天伸展的空間。這畫利用抽象的色彩與造型具體的表現了深刻的內容。

11. 遠望(關西街) 76x55cm 1962

畫家以近團塊般的筆觸,層層堆疊出清亮澄澈的美景。透過色彩交織的層次將物象的質地與體積感做了最恰當的註解,透過作品,彷彿令欣賞者也能感受到親臨現場的悠閒氣氛,和畫家多層次、多筆觸,反覆刷洗的作品相較,這幅<遠望>多了一份輕快的美感。

12. 松嶺景色 54x38cm 1979 何銓選先生收藏

畫家晚年有幾件作品具有橫式橢圓的構圖,畫面有一種天地圓融的效果,如《西門教堂附近》、《社教館懷古》等作。本圖更以前景的小湖,將全圖營造成貝殼般上下互扣的造形,白色的現代公寓住宅穿越畫面黃金段的重要位置。其前的小樹疏落有致,各段落間的比例極美,諸分割線互相承接而呈迴旋狀。全圖溫潤渾厚,又顯得春意盪漾、柔美舒坦,百看不厭。

13. 春色 58x75cm 1956

這是當年客廳的一角,黑色的臉盆架為夫人的嫁妝,花瓶是畫家在台北選購的,是日人回國前出售的,購買時的價錢約為一錢黃金的價錢,雖然昂貴,仍忍痛買下,並謹慎使用,至今仍保持完整。此畫展現了畫家高度的寫實功夫。盆架正面朝向觀者,並顯現其雕鏤的細膩。以中間瓶花為軸,左右是對稱的。瓶中的花鮮豔無比,下面有鮮紅色的收藏櫃,與前面的綠色沙發展現補色對比。左右有門柱與窗簾做框景,再加上沙發的遠近透視才使得平面化的櫃台有了深度空間的改變。質感的處理很妥切,特別是沙發扶手光滑的木料材質感。整件作品表現焦點式的構圖形式,讓人想起達文西<最後的晚餐>之構圖樣貌。

14. 青草湖林道 53x69cm 1956

畫家對自然中的景物一向有著敏銳的觀察,畫面中的取景構圖顯示了對深遠空間的熱愛。在色彩上,畫家用厚實溫潤的調子表達了自林中間隙遠望山坡房舍的舒適感覺。前景的粗獷大筆觸與遠景細微的塊面線條形成一個對比,強化了空間的變化。遠方山嶺以紫藍色調連接著天際,更營造了一份詩情畫意。

  導覽執筆:  蔡長盛、徐素霞、李明倫、黃桂蘭、王淑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