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條之美 水彩畫特展

作品編號: 1-8 9-16 17-24 25-29
   

17. 大樹(客雅張厝) 37x27cm 1935

本作以扭曲的厚實線條支撐全畫的動態,以慣常使用的路的透視法引至畫面中心最光亮的小點上。由於周圍由樹所圍成的拱狀色調較暗,更顯得中心光源的強烈,是「焦點集中法則」與「線性透視構圖形式」的運用。

18. 北郭園客廳 68x52cm 1935

在這張畫以前,畫家很少作如此複雜的景物造形,也許是畫家有意對自己挑戰吧。畫家置身於北郭園客廳之內,舉目向外望,夏日早晨的陽光,斜照入室內,在精緻的大理石桌面映照出半透明的質感,大紅的窗簾布與庭園的綠意形成互補的對比,增強了色彩的張力。而室內安置了一只綠色大瓶與室外庭園的綠意互相對位,拉出了空間感。桌椅和樓台的結構線條在畫面上占了相當多的份量,卻也處理得有條不紊。

19. 聖地牙哥 38x27cm 1974

本圖近景以輕快的筆觸勾勒輪廓,再以爽朗透明的顏料點染,塑造出浪漫純真的美麗世界。隨著一片轉折河道,城市景觀點綴在圖面的遠方,渾然一體,建築造形與水面渺小的帆船,強化了畫面的寬闊感。

20. 潛園住宅內庭 53x40cm 1936

此幅曾於1971年文建會年代美展參展,畫中古井旁一對黑鴉似正竊竊私語,竿上則晾曬著衣物,和背景古老的紅色飛簷、綠色花窗形成耐人尋味的今昔之比。

21. 芭蕉園 50x35cm 1933

第二十屆日本水彩畫展參展的作品,此畫是畫家居住於新竹幼稚園宿舍時所繪,景色為住處對面一無人居住之日本人宿舍之庭園,他在園中試種芭蕉、李子等植物,也嘗試「嫁接」,並將自己栽種的植物納入畫中,此幅用色溫潤,取中景、重疊、水分運用的感覺仍殘存。前景的空間在錯雜的筆調中仍隱約可辨,蓋畫家極重空間感的經營。此作題材的芭蕉樹,為台灣本土的植物,畫面中園地因蕉葉枯乾而剝落的狀態極親切。

22. 杉林溪 39x55cm 1983

這件作品以層層重疊的筆觸,營造出滿紙蔥蘢的綠意。在透明與不透明畫法處理得恰如其份,畫面中的人物安排似乎也隱約地將觀賞者一同帶入畫裡。右下角的人物、欄杆與左側的樹木也形成呼應對照,使主題的瀑布更見氣勢,涓涓溪水更富韻味,此圖即為本館簡介封面之原作。

23. 潛園後樓 62x56cm 1938

這是畫家早期作品的佳作之一。剛結婚的李澤藩為了夫人上班和理家的方便,曾住在夫人任教的幼稚園宿舍(時為新竹第二幼稚園),那附近的風景成為他常寫生的題材。本幅描寫當時新竹潛園後面的景色,畫家刻意安排陰暗的瓜棚作為前景,拉出一個舞台空間的深度。再運用形象重疊、色彩漸層創造了主題事物之間明朗的空間關係。色彩的冷暖調配,營造了夏日明亮的陽光效果,房屋的受光面與陰暗面,乃至窗框的凹陷陰影效果,以各種明度、彩度適當的呈現,彷彿合奏著陽光的奏鳴曲。而屋頂的輪廓線及屋瓦造形線條爽朗、清晰;輔以大塊面的處理,使得建築物結構安定穩固。其準確的透視方向,又有助於中、後景深度的延伸。此作已完全擺脫石川欽一郎老師柔性小筆觸、調和色彩風格的影響。

24. 火焰 54x39cm 年代不詳

"標題""火焰""也許是1960年畫完""火焰山""以後的即興之作。以紅、黑兩色濃重不透明色完成,黑色部份像極了書法線條,筆線來龍去脈清楚,起落有致,有遲、速、頓、挫變化,更有飛白效果。但這是一幅畫不是書法,因為背景空間與線條之間產生極活潑的連結,混溶效果,黑線也許是火焰中的濃煙,也許是空洞無火的部份。身入其境去欣賞,觀眾會有炙熱的真實感,令人精神昂揚。"

  導覽執筆:  蔡長盛、徐素霞、李明倫、黃桂蘭、王淑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