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19. 玫瑰花 39x28cm 年代不詳 此幅作品約在1987年完成,是畫家晚年生病之後的作品,畫面上的用色、水分輕重、筆觸變化、擦洗、重疊痕跡等等都歷歷可辨。一些瑣細的筆觸是畫家1976年患腦血栓病以後才有的現象,這種筆觸與其營造的婉約溫潤的感覺正說明了畫家藝術的豐富情境。 |
|
![]() |
||
![]() |
20. 玫瑰花 29x38cm 1952 在花卉畫中,李氏善用白色與藍色顏料創作,常以白顏料點出物象受光最明亮處,而以藍色烘托花兒柔媚的特質。在贈予黎用中女士(新竹師院已退休教授,2004年將此畫回贈李澤藩美術館)的〈白玫瑰〉中,以幾近流動、濕潤的白色筆觸,勾繪玫瑰花形,片片花瓣都嬌柔欲滴,顯出1952年代畫家描繪物象的筆法已極為老練。這束白玫瑰由於藍色花瓶的襯托,更顯高雅純潔,整幅畫以藍、白、綠色調繪出,卻不顯清冷,是因淺褐色的紙張調和了畫面溫度。整幅畫在透明水彩與不透明水彩筆畫交錯、重疊的舞踴中,散發出玫瑰花嬌柔嫵媚,引人注目的魅力。 |
|
![]() |
||
![]() |
21. 毛蟹蘭 55x74cm 1960 畫中的桌子是畫家自己釘製的,目的是放置他特別訂做的留聲機,在那個時代裡,他也算是一個「音響狂」,太師椅則是夫人的嫁妝,目前仍放置於本館中。畫家似乎有意將此畫作表現得樸實穩當,以厚彩來經營整個畫面。牆面的色調是毛蟹蘭完成大部分後再處理的,並為了突顯主題,在適當處添加了幾筆色彩較明亮飽和的筆觸。桌椅的斜面透視則賦予了此畫的空間感,桌面上的幾點黃、褐筆觸除了表現了玻璃墊的反光外,更增加了不少色調延伸與畫面的活潑之感。 |
|
![]() |
||
![]() |
22. 玫瑰花 40x55cm 1984 李澤藩晚年的玫瑰花幾近團塊的表現,猶如新的玫瑰花品種,瀰漫著永恆的生命香氣,駐足凝賞,很容易被那份堅持和努力綻放的活力所感動。另外,經由擦洗、堆疊而產生細膩灰色調的黑色太師椅,對應出玫瑰花束典雅深刻的生命意蘊;由黑色筆墨勾繪綠葉的葉緣與花瓶的邊緣,顯出古樸的意趣。 |
|
![]() |
||
![]() |
23. 菊花 49x36cm 1930 此幅也是早年的花卉作品,簡單的構圖,以及早期喜用的咖啡色調,主題的花卉部分筆法躍動、色彩鮮豔,表現了生命活力。相對於晚年的花卉,則花的各面相較少變化。 |
|
![]() |
||
![]() |
24. 野牡丹 43x53cm 1951 在此畫作中,畫家展現了他做為一位藝術家的熱情奔放,雖然畫面上的色調是內斂的,但從他有意誇張野牡丹花枝葉的狂舞動感,和大膽揮做的布面斜線,可以感受到這種藝術的熱量,充滿了生命的律動。 |
|
![]() |
||
![]() |
25. 花 39x55cm 1968 畫中的花瓶是畫家自己設計的,目前陳列在本館的展示櫃中。主題的半圓形構圖配合其下的三角形黃色桌布,使得畫面在嚴謹中呈現活潑、調和並深具力量。而花團的渾圓感,更具有從內而外的一股輻射力量。 |
|
![]() |
||
![]() |
26. 洋蘭 56x72cm 1956 綠色印花布簾和灰白調子背景映襯粉紅洋蘭,讓滿室充滿春的氣息。畫家高明的利用顏色的呼應彰顯花兒高雅的氣息—綠色布簾與修長蘭葉唱和,灰色花盆與灰色窗呼應,加深了蘭花嬌柔明媚的特質。特別的是,開啟的窗露出淡藍的天,減低了畫面擁塞感,似也說明了春光掩不住。 |
|
![]() |
||
![]() |
27. 蘭花 38x54cm 1959 當年洋蘭是相當珍貴的花卉,畫家為了畫蘭花,必須向住在附近的何乾欽醫師借來畫。畫家以謹慎的態度處理對蘭花的感情,色彩渾厚沈穩,桌面及襯布上的幾塊寫意瀟灑的幾何形圖案,將原來較嚴肅的畫面增添了些許的輕鬆。 |
|
導覽執筆: 蔡長盛、徐素霞、李明倫、黃桂蘭、王淑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