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1. 玫瑰花 26x35cm 1975 這是一幅色調柔和幽雅之畫作,畫家以色彩濃淡及明度的變化來顯現玫瑰花的空間關係,極具立體感。在前面的數朵玫瑰花上,幾筆亮麗的筆觸,表現了由側面來的柔和光影效果。鵝黃色調桌巾、青藍色背景與主題花朵銜接之部分均以朦朧的手法處理,益使此幅畫的柔情氣氛更為濃厚。 |
|
![]() |
||
![]() |
2. 玫瑰花 40x56cm 1968 畫家筆下的玫瑰總是雍容華貴、光彩奪目。此幅玫瑰花彷彿欲躍出紙面,炫耀它無以倫比的光華。也許是玫瑰花那種飽和的色澤與綢緞般的質地吸引著畫家,在他的畫室中,常擺著一、兩瓶玫瑰花。 |
|
![]() |
||
![]() |
3. 百合花 54x79cm 1971 白瓷青花的瓶子插滿潔白的百合花。瓷器的造型具幾何形式,青花圖案則有別於中國樣式,使得整隻花瓶頗具異國情調,一大束的百合散發濃郁的花香,亦透過色彩明度上的變化,將這束花前後之間的遠近關係描繪了幽深的空間效果。深綠的背景清晰呈現畫意和主題,桌面綠意帶茶色的調子裡,發揮了豐裕的色彩效果,則散發一份清幽氣質。 |
|
![]() |
||
![]() |
4. 遺失的花瓶 40x78cm 1959 花瓶是畫家妻舅贈送的結婚禮物,深得畫家喜愛,即便在戰爭時期空襲疏散的慌亂之際也不忘帶走,由此可見畫家對它的珍愛。一位古董家鑑定這隻造型圓潤飽滿,色澤紫紅帶青的花瓶是明代珍品,畫家心中並不在意。但是幾天後這隻明代瓷品竟不翼而飛,畫家痛失珍物,思念之餘憑印象畫下這幅遺失的花瓶。畫家取長方形構圖,將優雅花瓶安放台座上,上有一束百合花。突出向外的百合花像是接近觀賞者一般。紅、紫、青色彩的變化豐富了花瓶的主題,背景的粉紅色亦是一種大膽的特色。整體風格上的表現,則有別於畫家輕逸自然的畫風。 |
|
![]() |
||
![]() |
5. 白色洋蘭 54x74cm 1959 畫家巧妙地以數個方形的空間背景,襯托出前景姿態曼妙的觀賞植物---洋蘭。在空間的處理上簡潔中更見穩定感,寒暖色系的交錯表現,頗具現代感。畫作的意象表達,已不限於對景寫生,更在於以理性、感性兼備的精神態度所呈現出的藝術價值。 |
|
![]() |
||
![]() |
6. 後院(蘭花) 53x74cm 1972 "本幅以淡土黃色為底色作畫,因而「留白」(留空白)之處也能溶入畫面中。前景主題洋蘭本身的空間處理相當確實,背景從遠而近有數處的白色塊面,是畫家刻意安排的群化結構,形成""之""字推演的構圖,表現音樂的律動性,不可忽視。畫家以不規則的塊面築構背景,在格調上頗為特殊。" |
|
![]() |
||
![]() |
7. 壺邊洋蘭 57x75cm 1958 此幅描寫洋蘭,花一瓣一筆,加少許勾勒的莖與葉,頗有水墨架勢。以鐵窗、盆栽、水桶為背景的描寫也適度的交代。構圖自然寫實又生氣盎然。畫中用了相當多的白色顏料,以調度出更富明度變化的色彩。並運用層層堆疊的技法,造成一種近似油畫的厚實質感。他極注重與花有連帶關係的周圍空間,使得花卉得以在可見的空間裡呼吸、生長,顯出生命活力。 |
|
![]() |
||
![]() |
8. 繡球花 78x56cm 1966 新竹教育大學收藏 這是畫家自家庭院的繡球花,此畫現藏於新竹教育大學,是目前所見畫家唯一的繡球花作品。以方塊的大筆觸,加上綠色線條的勾勒,表現大團大團、渾圓狀的繡球花群,有一種冒然盛開的情狀,深藍的背景,浮現大片大片的花葉,筆調粗壯有力。全幅作品呈現圓形的局部與整體結構,是畫家少有的構圖。除了左邊的黃色區域之外,包括左上角的白蝴蝶,全幅以濃重的不透明水彩完成。 |
|
![]() |
||
![]() |
9. 一枝獨秀 80x103cm 1972 "畫家的四子李遠昌先生當兵時假日返鄉,在台中買了一盆玫瑰花送父親,這盆玫瑰養在家後院,本圖就是後院的寫生。這件作品以多樣的""S""形之造形,位置安排形成""之""字推演的構圖形式,表現了畫面空間的內在活力。玫瑰的一枝獨秀固然是主角,但是其下水缸中自得的游魚,右側三種蘭花,疏落有致,遠景晨光溫馨的照射在鄰居的牆上,輕描淡寫的竹竿卻堅挺有勁,各種色彩勾勒的線條自然生動,而全幅色彩從暖色調到冷色調的調配,正好可以將玫瑰花突顯而不突兀。" |
|
導覽執筆: 蔡長盛、徐素霞、李明倫、黃桂蘭、王淑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