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鄉印象展-美國

作品編號: 1-9 10-18 19-27 28-33
   

1. 鐵頓山 79x55cm 1974

畫家曾說:「透明水彩有它特殊的優點,因粉質含量少的關係,畫出來的作品比較輕鬆。有著透徹如寶石的光輝。」這幅描繪美國黃石公園鐵頓山的作品,正是有著透徹如寶石光輝的河水,以及有著輕鬆筆觸和淡雅色調的透明水彩畫,畫家較少作這一類透明畫法,而這幅二開大的畫作在躍動的筆觸和淡雅色調中還能夠表達出整體的結構美感,也是很少畫家可以做得到的。

2. 黃石公園附近 77x53cm 1975

畫家於1973年8月遊黃石公園,本幅是畫家返台後所作。憑著速寫及記憶,畫家常能將看過的風景表現得落實又傳真。與前幅「鐵頓山」畫法完全不同,本幅除了右下方河岸岩石之外,都用濃色厚塗完成,顏料的厚重感有如油畫作品。右下河岸岩石則是濃淡並用,重筆皴擦。其餘白部分巧妙表現出午後陽光下堅硬的石塊。楔形的岩岸堅實地插入習習涼風吹送下的長河。其後則是撼之不動又極具內蘊的鐵頓山。

3. 尼加拉瀑布 78x54cm 1980

尼加拉瀑布的遼闊、深廣與轟然音響,在畫家這兩幅作品中表現得很貼切。空間的遼闊、以此岸與彼岸的紅楓、近大遠小的拉開距離,而白鳥飛翔的方向與動態更引導了視線的前行,前景沛然不能禦的瀑布固然氣勢驚人,但是對岸草地後面的住家、人物,卻帶我們進入漸去漸遠的寧靜空間。近景湛藍與寶石般翠綠交相輝映,表現出水的相貌,極為精妙,觀者不可忽略。

4. 尼加拉瀑布 91x61cm 1975

水能載舟也能覆舟,本幅前景鳥瞰下的深藍河水,頗為險絕動人,其淵深冷冽,正好對比了上方煙霧瀰漫的輕柔祥和,河水由幾個楔形構成,每個楔形表達了水的不同表情與個性。你可以分出它們的深度、溫度、流速與聲響,它們就在你的腳下,浮起、浸入、展開……。放眼望去,又可以品味對岸漸去漸遠的寧靜與安祥。

5. 長堤海邊 80x57cm 1981

大女兒住在長堤,駕車帶畫家到海岸去,「照日光浴的男女群,沙灘上就是他們的樂園,父母子女就在這兒享受天倫的一天」畫家的日記這麼寫著。本幅以幾條水平線成比例地分割畫面,而三角形的帆、圓形的傘,它們的色彩條紋以及人群的活動,使得平靜的沙灘頓然活躍起來,帆的大小與透視方向顯示著空間的遼闊。近處的沙灘固然是主題表現的地方,但是對岸,畫家也以彩度較低的乳白色簡明地一筆帶過,這與海灣中間那幾艘小船留白的部分帶動了整個藍色區域的活力。

6. 舊金山 78x54cm 1974

畫家不輕易在他的水彩畫留白,而一旦留白,都極為精彩。本幅有三種「留白」的技法,其一為海灣中水洗的白色波浪,其次為濃重不透明的白帆,最巧妙的部分是建築物上真正的留白,表現出午後斜陽的光芒,從建築物牆面反射出來,暗示著街道就在在光芒下方橫過。前景櫛比鱗次的房子先上色面再加線條整理的技法,也是這幅畫的特色。

7. 舊金山海岸 78x53cm 1974

畫家輕鬆愉快的心境躍然紙上,這幅畫可以清楚地看到畫家以各種號數的筆在畫面上刷、洗、皴、擦、點畫的痕跡。可喜的是,那不是僵化的技法與無情的材料,而是真情與實境的表達。海風不小,才會有近景那一股洶湧的海水衝入海灣,且灌進岩石之間;一陣逆風掃過,激起了這裡那裡處處浪花,與近處草皮上的小白花呼應著。對岸,畫家以一條水平直線毅然撐起整座城市,一些垂直水平線條就說明了整座城市的空間。它們與前景龍飛鳳舞的黑線條對唱著。

8. 舊金山灣 103x80cm 1973

這幅畫又見精彩的餘白!與6號「舊金山」一樣,在一條街的樓房牆腳留下午後的陽光。畫家在1974年元旦畫下這幅舊金山夏日的回憶,但是將年代標成1973年。新年氣象新,畫家以大膽而肯定的筆調掃描市郊的草皮,幾道大筆觸掃過,就把大片前、中景完成了,而色調、線條又掌握得濃纖合度,明暗相宜。前、中景三處朱紅色帶動了活力,並與橙黃的天空拉開了空間和深度。幾道橫掃的藍色調也擔負起同樣的職責。遠方海面的另一道藍,筆直的延伸入不可見的都城後方,更是精采。

9. 尼加拉秋色 131x70cm 1974

「到地下室去畫尼加拉瀑布,用濕法表現秋色濃厚的樹木可再有心得,比較順利,漸漸開拓我喜愛的墨水畫」這是畫家於1973年10月12日的日記,墨水畫就是水墨畫,如今也稱為彩墨畫。比較第10幅「尼加拉瓜秋色」的嚴謹細膩,我們看到這幅畫呈現了畫家面對新題材,掌握新材料的興奮心情。水墨畫較不易修改,更不能擦洗,所以更能看出畫家的「第一手」觸痕效果。初秋的楓樹熱烈地長著,高空朵朵捲雲爭相滾動,水聲、風聲、車聲以及遠處的瀑布聲奏起了自然的交響曲,正如畫家心中,水彩與水墨的交響。

  導覽執筆:  蔡長盛、徐素霞、李明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