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之美 水彩畫特展

作品編號: 1-7 8-14 15-21 22-28
   

15. 洋樓 73x54cm 1938

在1930年代洋樓的興建代表社會經濟繁榮的景象,對於擁有者而言是一種財富的表徵。畫中西式建築與傳統民宅結合,呈現了台灣由農業社會轉型為工商業社會的中介歷程,也見證了台灣土地的社會變遷。洋樓建築結構體筆直的骨架容易形成生硬感,畫家以柔靭的竹籬、恣意生長的植物與有鴨子的水池調和,並且利用左上角揚升的樹枝和水池中近十字型的竹竿製造對角斜線的空間感,值得注意,圖左下角灰色石綿瓦有序地向上堆疊平衡了洋樓積量感,似也隱喻此時台灣社會建設不斷、欣欣向榮的經濟遠景。

16. 梧棲舊宅 54x39cm 1983

畫的是畫家妻子的娘家,事實上,不論是東門城、潛園、廟宇或農家,畫家之所以醉心於此,且樂此不疲,實是建築的造型與色彩具備了傳統地方性的風味,描寫這些景物,有著視覺上的特殊震撼力。這件作品也屬於潛園系列的效果表現。畫家常說:「我沒什麼新思想」,其弟子體會他的平凡是:「思想不須新,而是要沉。」透過農家的一景一物,畫家把他的人生觀、哲學觀與美學觀在筆劃色澤中表露無遺。

17. 郊外 69x52cm 1951

不知名的鄉野景物,白牆紅瓦的住屋以帶律動的筆調完成,與起伏的樹叢,S形筆調的大片地面,及左前方嫩綠的小樹,合奏出自然的樂章。樹叢極用心描繪,在這裡可以看到各種塊面的轉折,可以讀到各種綠色的展演,讓我們知道,以後不能只用一個「綠」字來形容樹葉。

18. 遠望(關西街) 76x55cm 1962

畫家以近團塊般的筆觸,層層堆疊出清亮澄澈的美景。透過色彩交織的層次將物象的質地與體積感做了最恰當的註解,透過作品,彷彿令欣賞者也能感受到親臨現場的悠閒氣氛,和畫家多層次、多筆觸,反覆刷洗的作品相較,這幅<遠望>多了一份輕快的美感。

19. 九州阿蘇 54x38cm 1961

一幅作品所展現出來的力量,不在於畫面的寬大尺幅,而是在它內在湧出來的生命力。在這幅四開的畫作中,畫家以粗中帶細的筆觸,渾厚沈鬱的色調來表現日本九州的阿蘇山,塑造一種巨石般的氣勢,鎮在畫面中央。而前景草原上的牛群、散落在山腰的民房,和那若隱若現的炊煙,這山居農牧生活的一面,將大自然的雄偉,注入了一股溫馨的人文氣息。

20. 九州阿蘇牧場 54x39cm 1961

一幅畫令人感動的不只是畫面上表達的內容,其表現形式上的特質亦是緊扣觀者心弦的要素。在這幅牧場風景圖中,我們體會了山丘的遼闊及原野生活的純樸等令人遐想的景物,其厚實深遂的色調與內斂的筆觸中所傳達的感情,更讓人留駐心頭,久不忘懷。

21. 仙腳石懷古 53x38cm 1981

在此作品的背面畫家親筆寫著:「仙腳石海水浴場(現狀),現在仙腳石已被海砂埋沒不見,海岸一帶成為浮生地,有部份積水成為小池變成養鴨場,原生林已全滅無跡,附近有鳳岡國校及初中」。中景的水塘鴨群是這張畫的主角,但是畫家似乎更關心鴨子與水的關係,讓我們欣賞到水平如鏡,以及點點倒影的美感。樹畫得極好,順著樹下的綠地看進去,若隱若現的農舍,提供我們充分想像的空間。中景的強調是畫家中年以後的繪畫特色。前景的沙灘看起來沒什麼,卻也是看之容易作之難的,很少畫家可以畫得那樣真實啊!

  導覽執筆:  蔡長盛、徐素霞、李明倫、黃桂蘭、王淑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