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台灣風情

作品編號: 1-8 9-16 17-24 25-30
   

9. 板橋花園一角 74x55cm 1957

畫家在藝專授課期間,由於地緣之故,描繪了多幅以板橋林本源宅邸為主題的作品。從前宅院內的閨閣仕女常駐足於畫中的「來青閣」陽台,觀看宅院外市井小民的人生百態,畫家以客觀的角度,詳實地記錄了林宅外的景緻,結實蒼勁的筆觸與略顯深沈的色彩,表現出古樸親切的生活風貌。

10. 淡水河邊 76x55cm 1978

映入眼簾的這幅畫,呈現出活潑的氣息,前景充滿動態感的遊客與恣意踱步的小狗,使作品更見生活化。作品右側中央處的點景和前方蹲坐船中的遊客之間的呼應關係,以及對岸景物的觀照等,處處均可見到畫家在面對創作時認真的態度與用心。

11. 坡道(金瓜石) 75x54cm 1965

"1960年代,畫家的塊面風格已經達到爐火純青。塊面風格是現代繪畫之父塞尚(Cezanne)首創的畫法,影響現代繪畫至巨,畫家在這件""坡道(金瓜石)""作品上以橫向塊面處理遠景房屋,它們以熱情的色彩呼喚著右邊的北台灣海洋,前景的綠色林木則以垂直長筆觸對應橫向的屋頂塊面,林木和遠處的教堂一樣是向天空招手的。平穩的坡道兩旁是金瓜石特有的土石,他們以多面向的塊面完成,不但節奏豐富而且適切的表現了土石的實體感。畫家刻意將左邊的房屋模糊,使得畫面的意味在厚重結實中仍具有韻味幽遠的特質。"

12. 河堤 68x52cm 1966

S形的構圖,描寫了上下坡的兩組民家,有人從斜坡上回家,晚霞正敘述著生活的故事….。斜坡和其下的一片地,被畫家偏愛的描繪,極為厚實。香蕉葉及房屋以相似的大塊面粗筆觸表現。中景屋頂鮮銳的橘色筆觸與右側的綠色蕉葉,使畫面活跳起來。近景破舊木板屋看似簡陋,卻也是一戶人家溫暖的空間。這種感覺乃是得力於畫家言之有物的作品表現特色。

13. 街道 54x39cm 1960

畫家以明快的色彩、線條描寫昔日純樸的街景,挑擔的點景人物使作品的動線充滿變化與想像。各具表情的筆觸使得畫面的層次變化豐富,右下角的陰影表現和左上方的青空在呼應對比中,更見畫家經營畫面的用心。

14. 船 66x51cm 1972

這件作品繪於淡水河口,前景與遠景較為輕鬆,描畫河岸植物與大塊面描繪遠山,對比中景仔細描寫收帆白船、船上人物的動態和點紋水波。中景四艘船大小、位置對位的安排,以及遠景正在揚帆航行的船作為穩定畫面均衡的作用,這樣的形式構圖出自畫家心思巧妙的安排。左邊較大船隻小於30度角的斜線放置,打破了船隻呆板的橫向放置,大船左下角人物雙手的動作方向帶領我們上船,再隨船上晾衣服的斜線竹竿遙向遠處的小帆船使畫面斜線拉遠,右邊中景的三艘船上點景人物的安排和收下白帆布的位置的安排有如音樂和弦之安排,整張畫面表現了「船之歌」。

15. 板橋 36x27cm 1939

這件作品是畫家於林家花園內寫生,描繪八角亭一角,池與亭相對,為增加右邊圓池的重量,於右上角畫一枝濃密的榕樹,池的後方有一株樹。樹後面的迴廊利用光影的對比表現迴廊的空間感,整幅畫運用流暢的速寫線條畫出八角亭與迴廊的建築架構,再以紅、綠、藍三色搭配描繪出林家花園古樸的景色。

16. 九份 55x39cm 1960

畫家在這個階段,個人畫風已然成熟,此時也畫過不少的抽象風格作品,塊面風格是這時期常出現的特色,九份地區的山石、岩塊,以及山坡上密集的商家、民家,正是畫家可以表現的題材,以粗獷的線條勾邊,配合平塗的色面,透露出畫家對新造形的喜愛。前景彎曲的道路以人物點景,帶領觀賞者進入九份,讓我們想像那密集的房屋也是巷弄縱橫,到處可通。遠山蒼鬱厚重的山巒和九份密集幾近喧囂的房舍之間,似乎進行著永恆的辯證,宣訴九份的特有地理意義。

  導覽執筆:  蔡長盛、徐素霞、李明倫、姜文如